【梅花專論】賴總統完全畫錯川普的重點

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20日首度在台北登場,來自超過70國的政要、專家及學者齊聚,總統賴清德(前左)由論壇主席范普拉(Peter van Praagh)(前右)陪同出席。圖/中央社

曾志超/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

​美國總統川普重新執政後,揚言對台灣晶片加徵100%關稅,日前再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,並要求將產線遷至美國。賴清德總統提出的「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」,可謂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,將台灣最優勢的產業置於高度風險之中。

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牛頭不對馬嘴

在宣布將對台灣生產的晶片徵收關稅兩週後,川普又表示,現在幾乎所有晶片都是台灣製造的,台積電生產了全球約 90% 的最先進晶片。 並將美國晶片產業衰落歸咎於台灣,連過去的美國之光英特爾(Intel)都要向台積電購買晶片,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業務。川普希望重拾往日雄風,進而要求該產業回到美國生產。

賴清德總統隔日表示,政府會審慎應對,強化台美溝通,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。進而提出「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」,我們願意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、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,並運用尖端半導體的優勢,建立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,以及高階晶片關聯產業民主供應鏈,以國際合作共創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全新局面。

該倡議幾乎就是抄襲美國拜登前總統任內推動的「友岸外包」(friend-shoring)策略,欲與盟友建立供應鏈合作,降低對中國大陸供應鏈的依賴,與「中國製造」脫鉤,強化供應鏈韌性,實現「去風險化」(de-risking)。半導體產業方面,建立美國與台灣、日本、韓國的「晶片四方聯盟」(Chip 4),整合民主自由國家的半導體供應鏈。

賴的民主供應鏈無效恐激怒川普

賴總統顯然未注意到,美國新總統已經政策轉向,川普高喊「讓美國再次偉大(Make America Great Again,簡稱MAGA)」,強化「美國優先」主義,推動「美國製造」政策。已完全拋棄「友岸外包」策略,而且首要針對的對象並非針對敵對的中國大陸等國,而是價值觀較接近的盟國,產業與經貿關係愈密切的國家,打擊的手段愈加劇烈,以逼迫這些國家將相關產業移往美國生產。

例如: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加拿大與墨西哥,川普以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構成重大威脅為由,對其輸美商品全面加徵25%關稅,增加的關稅稅率,竟遠高於首要競爭對手中國所加徵10%關稅。2月18日宣布計劃對進口美國的汽車、半導體晶片和藥品加徵25%關稅,其中汽車關稅最快實施,4 月 2 日即開始徵收,大幅影響歐盟、日本與南韓等主要汽車出口國。上述衝擊國家都是美國主要貿易夥伴,且多為民主自由國家。

台灣在先進晶片的市占率高居不下,尤其是台積電更是美商的晶片主要供應商,使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的製造部門虧損連連,拜登時代就已經被多次點名,川普上任後自然成為其箭靶,目的在於要求台積電增加美國的投資,並將最先進的技術移往美國,甚至設法拯救英特爾的製造部門。

賴總統卻劃錯川普的重點,所提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,仍停留在拜登政府時代的友岸外包架構之中,完全與川普的MAGA路線相違逆。彷彿是拿前朝的免死金牌尋求赦免,如同是火上澆油,非但無法緩解當前的困境,反而還會激怒川普政府,不排除對台積電採取更加激烈的手段。

※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※

梅花新聞網

相關新聞

熱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