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見光的聲音—臺灣陶藝新銳獎宋立個展

《圖說》陶藝家宋立在鯨魚的塑造上投射了許多自己嚮往的狀態,想像自己跳入大海,享受安心的旋律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《圖說》陶藝家宋立在鯨魚的塑造上投射了許多自己嚮往的狀態,想像自己跳入大海,享受安心的旋律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
【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】「聽見光的聲音—臺灣陶藝新銳獎宋立個展」,即日起至5月4日於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34件作品,帶領觀眾走進陶藝家構築的想像之地,看展仿如閱讀立體故事書般的意猶未盡。展訊詳情可參閱www.ceramics.ntpc.gov.tw陶博館官方網站。

陶博館館長張啟文表示,為推廣臺灣陶藝文化,陶博館辦理「臺灣陶藝獎」,秉持「見證典範、創建未來、豐富當下」的精神設立「卓越貢獻獎」、「創作獎」、「實用獎」三大獎項。宋立於「2023臺灣陶藝獎」獲選新銳獎首獎,他的作品充滿故事性的療癒風格,深獲評審喜愛。「2025臺灣陶藝獎」現正徵件中,歡迎陶藝創作者於4月30日前踴躍投件。另外,為鼓勵青年陶藝家勇於創作,將規劃「新銳獎」與「陶藝新秀計畫」合併,徵件辦法將另行公告。

《圖說》以藝術史的經典作品為基礎,透過浮雕再現畫作的細節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《圖說》以藝術史的經典作品為基礎,透過浮雕再現畫作的細節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
他指出,宋立來自陶藝世家,因為期待能從各種角度觀看作品而選擇了立體創作,並在就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後開始真正認識陶瓷。陶瓷創作對於宋立而言,是一趟療癒的過程,創作多以動物為主題,正視生命與創作還有與自身的關聯性,在捏塑作品的過程中,創造各種角色,並想像著他們經歷過什麼,將面臨什麼,將自我注入各種角色中,敘述著不同片段的故事。

宋立表示,此次展覽主軸圍繞記憶、庇護、逃離與對話展開,從復古物件到鯨魚,從消逝的生命到藝術史的再現,藉由這些作品,希望觀眾沉浸故事中,並找到與自身經驗的共鳴,享受觀展的樂趣」。「移動的記憶版圖」系列作品透過不同的場景,如阿嬤家的老浴缸、老家的鐵花窗、古董家具,再現過往回憶,表達自己當時的種種情緒。

《圖說》以臺灣貨車為載體,承載著瀕臨絕種的生物,等待著被傾聽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《圖說》以臺灣貨車為載體,承載著瀕臨絕種的生物,等待著被傾聽。〈陶博館提供〉

此外,「青色奏鳴曲」系列,在鯨魚的塑造上投射了許多自己嚮往的狀態,創造不同的角色,每個角色再進到不同的情緒之中相互對話。「畫芯」系列,以藝術史的經典作品為基礎,透過浮雕再現畫作的細節,使觀者看得如癡如醉。本展題材雖環繞在不同層次生命本我的探討,但各種動物、鯨魚及恐龍造型的作品表現卻靈動有趣,十分療癒,讓觀眾不禁發出會心一笑

 

相關新聞

熱門新聞